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书笔记: 人不能用“据说”给自我定义

——读《抚顺故事集》

 

 

“一些印象纷纷浮出,飞快地流动而去,类似于油脂的轻薄物质,散发着工厂里才会有的油浸金属的气息。我的记忆模糊,隔着一层薄薄的化纤覆盖物。那是个微观的世界。”录下这段叙述,是因为阅读中它在瞬间带给我的击中感,确切地说,既熟悉又惊异。熟悉,当然是出自一种共有的东西;而惊异,则是一种分有,他有,我没有,或者是我有,但却忽略了丢失了或忘记了,或是被唤回,所带来的冲击。回过头来再说共有,看看这些名词或名词复合词:“油脂”,“油浸金属”,“化纤覆盖物”,这些词语,如果是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印象的话,自然也关系到这个城市的共同记忆。这个城市就是抚顺。开头录下的一小段叙述,也是出自于《抚顺故事集》,作者赵松是我的同乡。这里全部为真,没有“据说”。

 

“油脂”,“油浸金属”,“化纤覆盖物”,还有煤。而“去抚顺吧,那里有煤。”是集子中《姥爷》里的一句话。集子写了15个人物故事,煤会时时出现。“西侧的山脚下,是古城子河,也叫煤泥河,因为源头就是矿上的洗煤场。”诸如此类的细节,可以说是标识,完全不是“据说”。大的是山河,是人物的生死场,所以《抚顺故事集》独到之处,是赵松以笔记的形式写下的独立篇什:“浑河”,“北山”,“耐火厂”,“姚台子”,“矸子山”,“社宅”,“八大烟囱”,“水塔”,“北树林”,“罗台”,似乎可以说,这些地方,这城市的标志物,这城市的这里那里,构建了整个集子的背景和框架,它真实的利刃一寸寸逼近我们,而所到之处,又有哪里不是弥漫着油脂的气息、乌煤的烟尘,这些现代疤痕,早已是对自然对人的损伤。

 

15个人物故事。人物个个写得素静。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又淡淡地隔着。因为有些词语吧。譬如“据说”,“好像”,“似乎”,或是等同于它们的这类句法,会在集子中出现,我便擅自做主视之为人物身份前的定冠词。道听途说,望风捕影,借助次要人物之口来完成对主人公的叙述,很多时候,小说中的人物便以这种方式结构出来。譬如《爷爷》,在“我”六岁时爷爷过世了,在“我”对爷爷的叙述里,有爷爷的照片,有“我”对爷爷的想象,有“我”两岁时与爷爷接触过的稀薄记忆,尤其充满篇幅的则是:“在奶奶眼里,爷爷是那种……”,“谈到爷爷,爸爸常常是……”,依据这些,讲述了爷爷这个人物的一生。再如《奶奶》,奶奶死去,身后留下了层层疑团,模糊不清,真实情况到底怎样,极难确定:“被认为最知情的三奶奶也是闪烁其辞的,说来说去,意思不外是她也是听来的,从大奶奶那里。”《诗人》的主人公,几乎完全是别人嘴里边出来的一个人物——这甚至几乎可以还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去,大家用嘴巴勾勒着一个人——但这绝不是小说集的本来用意。作为写作者,赵松通晓这手法背后的意义,我想他选中的可能就是朴素。真的,有的时候我就会想,这里有的小说太素了。这素有多个指向,其中之一就是他抄近道,能近便近,在人物叙写上十分也就便,不绕远儿。他走的往往是我们每个人都走的道,甚至他借我们的道来走。他使我们感到熟悉。这也为故事带来了一种松弛的状态,我一直以为这是短篇小说非常难得的品质,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去除逼仄,又要不失其艺术上的饱满丰盈,这当然十分考验一个小说家的功力。说到底,赵松不过是借用了这种日常性手段,来渡自己写作的方舟。在故事里常可以看到,那个人说的与这个人说的并非一致,有时甚至南辕北辙。还是关于爷爷,“奶奶后来透露说,他曾经说过,将来老了之后,他们要搬到南方的小城市里养老,比如苏州,或者常州,他特地托朋友问了一下房子的价钱,并不贵,还不时买些生活日用品备上,准备随时搬走。”几句后接下来便是:“而要是按照我爷爷的弟媳妇的说法,爷爷其实是不想跟奶奶一起终老的。”这里没有是非,只有决绝,爷爷被毫不留情地抛在了一边。有一种致命的孤单感。没有谁更接近于谁。每个人都是孤零零的一个。这种表面上的不可靠叙述,倒更趋近于一种深层的隐喻,直接指向人命中注定的无以逃脱的孤独。是的,有着隐喻的力量。又写得极其干净。

 

与结实的“浑河”、“耐火厂”相比,“据说”带有稀薄的虚空。在迷雾般的背后,人物静悄悄地活着。要是他们突然开口,故事直接引用出他们说的话,不同的效果就会发生,每一句话几乎都会产生震撼。是的,我特别喜欢小说中直接引用的主人公话语,阅读总会在其中停顿下来。声音,气息,口吻,格外地清晰可辨,有质感有温度,也有魅力。《诗人》中,“诗人”直接现身出来说话也不过三言两语,他在睡梦中想到了个惊人之语,就爬起来开灯迅速记下,老婆被弄醒了,说他是老疯子,他回答:“可是不疯还谈什么诗呢”。在我眼里,这个他立即获得了自身的气息,他活了过来,带着对周围世界的嘲笑视而不见的神情和内心的执意,一句话,是执迷不悟,这仅在一瞬间就得以确立,丝毫不虚。这个近乎类型化的扁平人物,会叫人想到堂吉诃德,只是他的悲剧仅在于天真,和这天真与现实的巨大裂缝。《姥爷》这篇小说读来特别踏实,有一种稳定感,我想这是不是与“姥爷”的高清晰度有关,能相对多地听到他的话语,尤其是他对“我”偶尔的念叨:“你这个小孩儿,不好好读书,可不行啊……你也不会干啥,小胳膊小腿的……”还有说到人,“这人哩,其实跟煤是差不多的,可能还不如煤呢……”说到“天”的时候,他发“甜”的音,有些唐山口音。饱经世事之后的温和与苍凉,无孔不入地蚀入与之面对的那个小小的生命。

 

这是“据说”渗透出来的空隙,甚至是光芒。也是叙事者“我”在不断回忆不断走回过去时所竭力要握住的。穿起全部故事的一条线,那便是“我”。“我”贯穿于集子始终,“我”在叙事时,更多的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所有人都不及“我”来得真切,面容清晰。“我”是个成长中的少年,是青年或成年,是小说世界中唯一的省察者,是一颗裸露着的孤独而热烈的灵魂。这种时刻,“据说”被彻底冲毁,根本失效。没有可以遮掩的,也不必遮掩。如果自身不能投向真实的自身,现实必将是个更彻底的虚无。人不能用“据说”给自我定义。在“我”作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时,“我”的话语成为一种重要的存在。或者说是证据。即便如此,“我”也知道转瞬即逝所暗含的残酷性。因而也出现这样的时刻,“我”的话语中有种无力感,即便是无力感,也是确凿的。无力感,并不影响追问,坚持在说。

 

作为叙事者,“我”始终在返回过去,一次次努力返回记忆之核。其根本是在与时间对抗,在于这世间的“孤独的灵魂”。如同《路超》里的一句直陈:“时间既在构成记忆,也在淹没记忆。”哪怕刚刚走过不长的时间,手握着的也不过所剩无几。十年二十年后,那个“少年的明朗形象”又将焉在?少年的明朗形象出现在小说《路超》中,他就是路超。“我”敏感怯弱,自卑恐慌,学校课堂是种煎熬,身处的世界时刻在塌陷,“我”是个摇摇欲坠的“溺水者”。这样一个黑暗时期,少年路超来了。他伸出了手。用他的手拉住“我”,带“我”回家;他的指甲划在练习本的纸上,数学题打开大门不再变得令人恐慌;他在父母面前肯定“我”,不时打着有力的手势;他在年终班级联欢会上提议让“我”也唱首歌,老师说他行么,他说:他行的。具体的事件大概是这些。但在一个少年的眼里却是很大。大的是一个弱小心灵所承受的煎熬,大的是一丝细微的阳光照射进来时温暖得到的归来和复苏。说到温暖,应该是这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字眼,还有阳光,阳台,干净,微光,光亮,金黄色,这些我们均可以一视同仁,归为温暖的同义语。它们细小,却构成了一个个场景,那也是创伤少年的心灵修复之所。“某个温暖的中午,”“坐在布满阳光的挨着阳台的门厅里,”“那是个多山的地方,白亮炽热的日光透过茂盛巨大的树木,把山间的石头照得洁白而滚热。”“温暖和平的气息”。而路超,“永远在这些场景之上,是上面的一簇光亮。”可见,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心灵拯救的故事。也可见,其实拯救或许有时仅仅只是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簇光亮,它足够小,却足够托送一个灵魂走上很远的路。

 

幽暗王国的一簇光亮。时间之后它必微茫,在记忆的深井该如何打捞。在这篇或另外一些篇什中,作为叙事者的“我”,会反复提到记忆碎片。要将碎片重新拼凑起一个完整的世界则相当不易。对于这一点,作为写作者的赵松十分清楚。他知道无论怎样的深入,我们能够捕捉到的,也不过冰山一角。他放“我”进去,自身则退出来,拉开了一段距离,安静地写作,由他的文字在虚实之间往返,来回穿越。

 

作为一种回溯性的叙事,也许虚实就是这文学世界的本质。“据说”连容器都称不上,只是一个虚空,真实是无中的有;有也会化为无,就像记忆碎片。“它们浮动在由一些含糊不清的记忆和被遗忘的印象共同造就的记忆岩石的表面,下面是那个早已封存的世界,很多事物被遮蔽了,只能看到上面浮动的几点光斑。”“我需要某种气息的引导才能回到哪个遥远时段。”倘若果真要求个真,这才是人类时时面对的真相。每逢进入这样的叙述,文字也随之而有了密度,结实地对抗虚无。这样的文字,在《金姐》、《廖素》、《若对》中比比皆是,笔笔沉劲,如锥划沙。《若对》说的是爱情,其根本上还是救赎的主题。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温暖。当你把手从他的手掌里抽回,等于交还给了他一个无法生存下去的冰天雪地。“第二天早晨,他昏昏沉沉地坐上出租车,一路上经过的,刚好就是他跟你经常走过的地方,在白天里,在这样的心境下,那些原本普通的景物——路边的灰白积雪,冰封的河面,以及河面上黑乎乎的冒着热气的洞,还有河对岸山脉上的雪,转眼都成了盐。”

 

是我特别喜欢的文字。当盐不是出于我们身体内部的需要,当盐从外部世界袭来,盐就成了难以忍受的蜇痛,在伤口上撒盐,说的就是这回事。这所具有的痛感,在“据说”之外,还是在“据说”之内?

 

                                2015727

 

 

 

 

 

 

 

 

 

 

 

 

 

 

 

 

 

 

 

 

话题:



0

推荐

巴松

巴松

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生活,读书,写作。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